美财长透露印美达成协议, 威胁中国让第一步, 外交部发声: 不跪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~
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在多个场合抛出强硬言论,再次将中美贸易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。他公开宣称,美国将率先与印度达成一项重要的贸易协议,这将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对外经济布局的起点之一。

与此同时,贝森特还重申了他那套“旧逻辑”:认为中美贸易失衡,中国对美出口额远高于美对华出口,因此在当前僵局中应由中方主动“降温”。

对此,外交部直接发视频“不跪”表明态度。

威胁中国

在贝森特看来,中国必须迈出所谓“第一步”,否则美国将考虑进一步升级对抗手段,包括传言中的“技术禁运”、“金融切断”甚至全链条制裁。

美国方面频频制造谈判话题,既试图在国际社会施加压力,也是在向国内市场与选民释放“主动掌控局势”的错觉。

但现实远比华盛顿想象的复杂。

特朗普自宣称重新执政以来,始终高举“关税大棒”,试图通过单边施压让中国低头。

他甚至在公开场合提到已与中方通话,称中美正在“秘密谈判”。

然而,中方连续两次公开辟谣,明确指出双方既没有通话,也不存在任何实质谈判安排。

这种被打脸的尴尬场面,让美国政府高层的言论显得更加矛盾和失控。

在谈判虚实难辨的同时,美国国内也承受着贸易战带来的沉重代价。

数据显示,美国加征高关税后,通货膨胀显著加剧,尤其是日用商品和农产品价格飞涨,造成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。

美国农业和制造业工会多次上书白宫,反对关税政策继续“连坐”本国工人和企业。

零售商如沃尔玛更是发出警告:继续加税将导致货架空置、成本失控,而这不是他们能承受的后果。

尽管如此,贝森特依然故作镇定,不仅在财政部牵头与多个国际金融机构接触,还开始着手对中国在海外的金融支持展开攻势。

他向亚洲开发银行施压,要求对中国停止贷款,并试图联合IMF和世界银行施加影响。

很显然,美国已将贸易战从商品领域延伸至金融和外交层面,企图通过多维施压达成谈判中的主动地位。

在这一系列动作中,印度被视作“关键变量”。

借印巴冲突升级之机,美国不仅派出副总统万斯访问新德里,还火速与印度展开经贸与军售协商。

包括F-16战机制造项目、天然气资源开发在内的一揽子合作正在酝酿。

印度方面也不甘示弱,紧接着与法国签署了价值73亿美元的战机采购协议,明显在为潜在区域冲突做准备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莫迪政府并未在第一时间回应特朗普关于关税协议的提议,这说明印度并未完全倒向美国阵营,其在中美之间的战略摇摆仍在继续。

中国坚定信心

对中国而言,美方的连续挑衅已不足为惧。

中国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正面回击美方不实言论,强调在没有诚意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,谈判无从谈起。

另一方面,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在悄然转变。数据显示,中国企业正大幅减少对美依赖,转向东盟、拉美、中东等新兴市场。

在RCEP和金砖机制的框架下,中国正积极构建以亚洲为核心的多边合作网络,以降低对美单边关系的系统性风险。

中国政府也通过具体行动稳住市场信心。发改委、商务部、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同一天召开发布会,指出中国粮食储备充足,能源自给率维持高位,即便完全停止从美国进口,也不会对基本供需构成影响。

此外,贸促会的调研也显示,过半数外贸企业正计划减少对美业务,并拓展新市场渠道。

这样的准备,无疑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:中国有能力、有底气,与美国打一场长期博弈。

更深层次的回击来自于对美元霸权体系的松动。

随着中美关系恶化,中国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转向本币结算,从阿根廷到墨西哥,从中东到非洲,全球“去美元化”的趋势初现雏形。

而美国以“谈判占上风”为名行舆论操控之实的策略,也开始遭遇信任危机。

有观察人士指出,贝森特要求中方“先让一步”的表态,并非强者姿态,反而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内外交困、亟需“对华突破口”的焦虑心态。

如果真如其所说,中方的让步至关重要,那为何又要在多个场合制造谈判虚影?原因无他,实为一场心理战和政治秀,既要向盟友展示“进展”,又需在国内掩饰政策失败。

中国方面对此保持清醒与定力。

正如外交部所言,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:如果美方真有诚意,就请拿出诚意;如果一味威胁讹诈,那对不起,中方不会跪,也不怕斗。

事实上,越是在这种高压局势下,中国越有必要维护原则和尊严,因为这不仅是一次经贸谈判,更是一场关乎全球秩序、公平与尊重的制度较量。

当下,美印协议即将落地之际,中美较量仍未见终局。

但可以肯定的是,一个以“先让步”为前提、以“制裁威胁”为手段的对话逻辑,注定无法获得真正的和平与合作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f8.cxb168.cn/xinwendongtai/318753.html

在线咨询

电话: